Product category
在三年前的德國IKK制冷展上,復盛在其展臺上展示其自主研發(fā)的一款離心式壓縮機,就此引發(fā)了行業(yè)的一番遐想。業(yè)內人士紛紛認為復盛離心式制冷壓縮機一旦實現(xiàn)商業(yè)化運營,毫無疑問將逐漸打破離心機市場的堅冰。然而時過三年,市場中開始有很多品牌擁有了自身的離心機產品,卻沒有一個企業(yè)是利用的復盛離心式壓縮機技術。也許三年前只是一個引子,引出了中國中央空調市場中zui后一塊壟斷市場的新競爭格局。
目前在中國能夠擁有自身離心機產品的品牌已經多達兩位數(shù),如果僅僅從數(shù)量上分析,離心機市場的堅冰已經被打破,但這就是否意味著現(xiàn)今的離心機市場已經花團錦簇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至少目前超過百分之八十的*還牢牢的被四*所占據(jù),并且根據(jù)業(yè)內人士的分析,這樣一個壟斷的局面并不會隨著因為短期內眾多廠家的涌入而改變。
但無論如何,破冰之旅已經開始,并在中國市場逐漸發(fā)展成為三種陣營的競爭態(tài)勢,約克、開利、特靈、麥克維爾、頓漢*為代表的美資品牌,美的、格力、海爾、富田(注冊地在國外,但是基本在中國市場發(fā)展,因此也劃入國產品牌的發(fā)展序列中)、恒星為代表的國產品牌,LS、三菱重工、世紀東元、日立為代表的日韓品牌。對于國產陣營以及日韓陣營來講,雖然在其他產品領域中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市場地位,但相對于離心機市場,他們的基礎太薄弱,尤其是在美資品牌多年來耀眼光環(huán)的籠罩下,這條離心機的發(fā)展之路顯得尤為迷茫和彷徨。
早在1921年,開利博士就研究出六級壓縮式離心壓縮機,從而開創(chuàng)了空調冷凍技術的新時代。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發(fā)展成為三級壓縮,兩級壓縮,直至1970年,開利研發(fā)出*臺半封閉式單級壓縮離心機。直至現(xiàn)在,約克主力單級壓縮技術,特靈追崇多級壓縮技術,美資品牌在離心式壓縮機技術的積累越來越純熟。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自然也將這種的技術帶入了中國。在九十年代的市場,除了一些專業(yè)于冷凍行業(yè)的國產品牌之外,四*的出現(xiàn)無疑是把握住了市場發(fā)展時機。擁有的技術、的品牌、深厚的企業(yè)文化底蘊,想不有所建樹都難。尤其是在當時客戶群體遠遠沒有達到如今這樣廣泛程度的情況下,四*更多的是馳騁于大型空調制冷產品市場中,為他們長久以來霸占離心機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技術與市場并重,這是目前美資品牌在離心機市場中擁有的zui大優(yōu)勢,因為技術的帶動了他們對市場的把握,當然在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占據(jù)了中國離心機市場發(fā)展的先機,并通過這十多年積攢形成了市場核心,由此形成一層深厚的壁壘。那么日韓品牌的陣營有何依仗?
根據(jù)對日本以及韓國中央空調市場的初步了解,當?shù)氐碾x心機市場并不如中國市場這樣被美資品牌所壟斷。在日本,三菱重工、日立等品牌牢牢占據(jù)著市場的主動,而在韓國,LG、世紀也是市場的主流,這雖然同這兩個國家的消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陣營中的品牌,技術已經不是發(fā)展的壁壘。同樣是在1970年,韓國LG推出了其自主研發(fā)的*臺半封閉單級壓縮離心機,從時間上來講已經跟開利同步,歷經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其技術實力并不比美資企業(yè)遜色。而在日本,日立從1930年就已經開始生產離心機;1955年已經開始了變頻離心機的銷售;1989年開發(fā)了用于東京新宿BCD集中冷站,迄今為止仍是世界上單機容量zui大的100000RT的離心機組;1993年已經開始銷售使用環(huán)保冷媒R134a的離心機組。但是對于中國市場,他們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沒有把握住市場的時機。這些品牌幾乎都是在2005年之后,才開始正式向中國推出離心機產品。日立與LG都是2006年在中國市場投產離心機,世紀東元、三菱重工離心機產品基本上都下個月左右登陸中國,此時距離美資陣營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已經將近10年時間。
從市場層面分析,在中國市場中使用LS品牌運作的LG(LG 2006年在青島建廠,使用LS品牌,主要生產離心機和溴化鋰產品)對《暖通空調資訊》表示,在韓國,LG離心機從70年開始起步并批量化生產,到現(xiàn)在將近40年時間,不僅是在韓國,另外在中東、東南亞等地區(qū)的影響力也非常的大。尤其是核電站項目,亞洲地區(qū)的二十幾個核電站,LG參與的就將近二十個,中國的如秦山核電站、遼寧的核電站也都在使用LS的離心機產品。雖然在這些項目中是用于工業(yè)冷凍,但核電行業(yè)對防爆型、安全性的要求特別高,不同于民用的舒適性空調,既然LS能夠進入這樣的領域,那么從技術層面分析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LS現(xiàn)在所需要做的,就是通過這些具備高品質項目的影響力,來逐漸打開中國市場的度。對于即將投產的世紀東元,其所面臨的壓力更加巨大,雖然在韓國世紀有一定的品牌度,但對于中國市場,這*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因此在世紀東元銷售總監(jiān)李程波的構想中,世紀東元的銷售渠道基本會借用東元在中國的銷售力量,尤其是在華南以及華東等東元的優(yōu)勢地區(qū),其可以*將銷售權利下放。世紀東元則重點針對華北市場進行開發(fā)。同時,世紀東元將在市場的zui初階段主推200RT的離心機產品,通過成本的控制,去與螺桿機市場進行競爭,在一定范圍內避免與強勢品牌的直接對話。
相對于日韓品牌,國產品牌在離心機市場競爭力的構建中則顯得更為薄弱。國產品牌中,zui早涉足離心機市場的還屬美的、格力、海爾三大家電*。2004年,美的與重慶通用合資成立重慶通用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2006年推出變頻式離心機產品,通過合資的形式zui先擁有了離心機產品技術。隨后,格力、海爾也通過技術的引進,開始離心機產品的生產。富田也因為目前與漢鐘同屬一個集團管理,因此也擁有了核心的離心機開發(fā)技術。此外,恒星集團通過與一個名為“柯茂”的公司進行合資,引進漢鐘離心式壓縮機,也開始了離心式冷水機組的生產。短短兩三年內,國產品牌都通過各種的方式,打破了離心機市場的壁壘,前途似乎無量。但業(yè)內人士都明白,這些僅僅是一個起點,zui重要的還是需要積累。
不同于其他產品,離心機產品的門檻之高并不僅僅在于離心式壓縮機的技術。因為除了壓縮機這一核心部件外,如系統(tǒng)匹配、喘振等技術問題的解決方式,也是離心機制造企業(yè)自己的核心技術,而這些技術也將直接影響主機的性能優(yōu)異以及穩(wěn)定性等方面,因此壓縮機部件的解決只是冰山一角。國產企業(yè)怎么樣在“組裝”的過程中去解決這一系列的矛盾,這是橫亙在國產品牌身前的zui大問題。某企業(yè)對《暖通空調資訊》直言,事實上,他們并不怎么懼怕美資品牌所擁有的強大優(yōu)勢,相反,他們對一些品牌“不按規(guī)矩出牌”的做法頗有忌憚,尤其是表現(xiàn)在價格方面,在技術與市場都不能夠獲得,國產品牌或用zui得心應手的“價格”政策去刺激離心機市場的軟肋。
在壟斷性優(yōu)勢的面前,任何一家后進入離心機市場的企業(yè)都將由于缺乏先天市場優(yōu)勢,而在短期內無法構建自身的競爭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產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終究無法逆轉,盡管短期內離心制冷機組市場的競爭力格局不會因為競爭者數(shù)量的增加而驟變,一旦市場呈現(xiàn)出*競爭的端倪,后進入者在產品要素不具競爭優(yōu)勢的前提下,仍舊可以在營銷的價格、渠道及*要素上大做文章,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解除了技術壁壘的禁錮,必然會釋放出一批全副營銷武裝的潛伏生產力,打破市場的寂靜也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由于核心技術的缺失,且缺乏對離心制冷機市場的長期操作經驗及積淀,這將成為后進入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克服的壁壘,同時,其也是短期內無法撼動離心制冷機市場現(xiàn)存競爭力格局的根本原因。在大型機組的銷售上,通常現(xiàn)行的銷售模式以直銷為主,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型機組項目的成交金額較大,大多渠道商難以承受項目的墊資壓力,與經銷模式相比,在企業(yè)與客戶的直接對話中,企業(yè)更能有效的為客戶提供專業(yè)的服務,這個服務貫穿了整個銷售活動的全過程,其對于離心制冷機組的銷售來說尤為重要,而這一整套的流程是企業(yè)在長期銷售工作中不斷積累形成的。作為后進入者,尤其是行業(yè)中廣泛存在的以中小型機組為生的企業(yè),在既不熟悉離心制冷機組市場的同時,也毫無經驗和積累可言,一旦其踏入這方田地,則必將在一段漫長的求索道路中等待市場的眷顧。而寄生中小型機組銷售的經銷制度也無法根植于大型機組市場長久孕育的土壤之中,涉足離心制冷機組市場無疑意味著大多企業(yè)將重塑自身的銷售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一方面后進入市場的企業(yè)必然面臨著資源的重新分配,而如何分配的問題也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妥善的解決;另一方面,打破一個習慣的方式對很多企業(yè)來講并不是件易事,同樣,進入離心制冷機組市場也非易事,因此離心制冷機組市場離泛競爭化的格局還很遠。
現(xiàn)在,這些后進者已經站了在離心機市場的這個迷宮的入口,出口只有一個,誰能走出來,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一旦走出了這個迷宮,等待著他們的是百花齊放的燦爛景象。